2-1 大学生活

2050年4月下旬,麻省理工学院的春季学期接近尾声。宿舍楼前的枝枒才刚冒出嫩叶,地面残雪未融,空气里仍有一点黏着的冷。

江岭翔现在是基工系大二的学生。他坐在E栋六楼的房间内,半靠在床边,平板横在膝上,萤幕上停着一份课堂报告的草稿。他盯着画面好几分钟没动,直到墙那边传来床板撞击墙面的声响,节奏不快,却明显。

他擡手启动耳机的降噪功能,下一秒,世界沉静了下来。

松平苍大,外向、健谈、永远在恋爱或刚分手的状态之间。苍大经常把女朋友带进宿舍,从来没打算压低声音。他们隔着一道墙共享这间双人房间的空间,彼此生活重叠却从不打扰。

「你不谈恋爱可以理解啦,」几天前苍大一边啃苹果一边说,「但你连做爱都不做,不会太可惜吗?你都十八了欸。」

他当时只是耸了下肩,没回话。

苍大笑了一声,补了句:「而且你知道你多抢手吗?硕班的希丽雅对你超明显的吧?」

他没有接话,只低头继续把模拟模型送进云端演算。

希丽雅是基工硕二学生,也是助教,她确实来找过他几次,   她会在课后留步,询问报告进度,偶尔坐下来听他解释模组逻辑。语气得体、眼神平稳,像是在维持一种温和的距离,又像刻意没有让距离拉开。

他不讨厌她。甚至在某些时刻,他能感受到她的吸引力。不是身体上的,而是那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稳定感。

但他刻意保持克制。他不想让她变成任务中的变数。

当然,那还不是真正的任务,至少目前不是。制度尚未发出返台的时间通知,他也还没有进入正式执行的阶段。可他知道,那件事不远了。

这几周,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的状态。睡眠正常、食欲稳定、性反应规律,数据没有偏差,行为也尽可能避免波动。他不是在压抑,而是在预备。

预备那个他无法想像的「第一次」。

他关掉平板,把它推到床边,然后仰头靠向墙。

墙那边的声音刚停。

空气又静了下来,只剩耳机里模拟心音的低频律动。像某种提醒,也像等待。

地点|基工系   C栋   三楼教室(302)

时间|2050年4月22日   下午2:23

报告结束时,教室一片安静。

岭翔把平板的最后一张图表放大,停在模组推演出的预测曲线上。画面干净、节奏清晰,语速不急,连他自己也察觉这份报告比预期顺得太多。

教授点了点头,没特别评论,只让下一组准备。

他回到座位,刚坐下,身旁有人在他桌角敲了两下。他转头。

是她。

「你刚刚在讲那个模拟分岔点……」她低声说,眼睛没有离开他的画面,「你是不是有把后设参数预设成固定值?」

「一部分。」他回。「我原本打算用变动组,但测试过会拖时间。」

她点头。「我有看到你从第三段开始预测区块变得收敛太快。我还以为是输入出了问题。」

「不是,是我懒得修了。」

她笑了一下,那笑意几乎不会干扰任何人,但落在他的视线里,有一种轻微的、无声的波纹。

「有空可以丢我一份吗?」她说完,转身回到教室后排。

她穿得一如往常──深灰色长袖、无任何图样的智能笔记器挂在左腕,黑发扎得很干净,没有任何标志性装饰。若不是她说话语气总比他人慢半拍,他甚至会忽略她的存在。

他看着她坐下的位置几秒,低头把报告关掉。

苍大从隔壁滑过来,压低声音笑着:「我说吧,她对你真的不是学术好奇。」

岭翔没说话,只把平板收进包里。

「你们真的很适合做基因配对模拟。感觉可以直接申请进阶演算法了。」

「我对配对模拟不感兴趣。」

「你本人就是一整套了,还不兴趣?」

苍大笑着走远。

他没有回应,只把背包拉链拉上,平稳地起身,像什么也没发生。

宿舍的灯光是自动感应的,会根据视觉焦点调整光线角度。岭翔坐在书桌前,刚完成一组模拟参数的更新,画面上闪烁着资料同步的提示。

他关掉主画面,打开另一个熟悉的应用程式。页面弹出一行简讯:

【请完成今日纪录|体感状态・性反应纪录】

这类东西从他十八岁那天开始,每日固定出现。他已经习惯。

他将手放上桌边的感应面板,开启个人模式。画面上依序显示:

● 睡眠时数

● 心跳变异性

● 食欲趋势图

● 睾固酮分泌曲线(早晨   vs   晚间)

● 精液储存压力指数(Pending)

他才刚点开最后一项,画面上跳出一个「是否进行排放建议评估」的蓝色提示,还没来得及点掉,门「嘟」一声打开了。

「欸欸欸我要借你──」苍大一脚踏进来,话说到一半就停住。

岭翔还没关掉画面,那一格「精液储存压力指数」正闪烁着当天的高标红色区段。

苍大眨了一下眼,缓慢地往后退一步。「哇喔。」

岭翔不急也不尴尬,只是淡淡地擡头看他一眼。

「这是……什么每天叫你填的幸福问卷吗?」

「不是问卷。」岭翔把画面一滑、锁上,语气平平:「我在测一组跟自主荷尔蒙节律有关的模型,拿自己做样本比较方便。」

「你要现在处理我可以晚点再来,我尊重你。」

「没那么急。」

苍大靠在门边,挑了下眉。「你该不会是真的把打手枪当科研行为吧?你认真每天都这样纪录?」

岭翔把画面一滑、锁上,语气平平:「你不是也每天纪录吗?只是方式不一样。」

苍大愣了一下,然后笑出声来:「干你这句有够狠。」

他关上门,一边笑一边走进来,顺手把外套甩到椅背上:「欸要是哪天有个女生看到你这纪录介面直接高潮,我不会意外喔。」

岭翔没回,只低头把平板收起来。

地点|基工系   C栋   三楼教室(302)

时间|2050年4月26日   下午16:00

下午的课堂气氛比平常静。教授临时缺席,由助教主持学生报告。大多数人照本宣科、读完就走,教室里始终有一种「只差最后一周」的放松感。

岭翔的报告排在倒数第二。他讲得简洁,不特别强调自己的模型是怎么构建的,只用几张视觉化图表和三句话说完结果与限制。讲完后他照例坐回位子,平板还亮着,还停在刚刚那组分歧率模拟图上。

课程结束后,教室里只剩他跟希丽雅两人。

岭翔刚收好报告,平板还没关掉。希丽雅走到他桌旁,没有开口,只是站着看了他几秒。他擡头,眼神和她交错。

「你刚刚那个模拟分岔点,有一段你没写进去的推论,我其实蛮想知道你原本想怎么处理。」

她说话的语气一如往常,语速不急,表情也很平。但岭翔听得出来,她今天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停得比以往更久一点。

「我觉得那段还不够稳,所以删掉了。」他回。

她点了点头,绕到他旁边坐下来。

她坐得不近,却比平常靠得更近了一点。手臂没有碰到,但只要他往右移半寸,就会碰到。那种距离不是错,只是恰好。

「我最近也在试类似的架构。」她说,「只是我抓不太准分歧点的变异范围。你会用哪个方法对照?」

他转过平板,把其中一组视觉模拟图调出来给她看。

她俯身时,发丝轻擦过他肩侧。他没有动,却能感觉到温度变得不一样。

「这个参数你抓得很好欸,」她侧头看着他,语气带着一种轻柔的惊讶,像是发现什么,又像是故意让语调掉下来,「我原本以为你不太在意这种细节。」

他看了她一眼,没回答。那一秒她的眼神并不在图表上,而是直接落在他脸上。

时间安静了两拍。

然后她轻声说:「你是不是……其实蛮会观察人的?」

那语气有点暧昧,像是真的在问,也像是故意说得让人想多想一点。

他没有回话,只是慢慢将平板阖上。

她看着他,没有闪躲。

那是一个可以被接续的片刻。如果他说一句话,或者哪怕只是留下来几秒,气氛可能就会往某个方向滑过去。

但他站起来,平稳地拉好背包拉链。

「我还有东西要改,先走了。」

语气没有起伏,也没有失礼。

她没有追问。只是目送他离开,眼神仍停留在那张已关掉的萤幕上

宿舍的主灯早就暗了,只有书桌上的台灯还亮着一盏黄光。

苍大躺在床上,没盖被子,一只手臂搭在额头上,另一只手还在滑手机。他女朋友刚离开,空气里还留着淡淡的香味与体温未散的湿气。

「你真的都不会想试试吗?」他突然问。

岭翔坐在床边,耳机还挂着没开。他本来在看资料,但现在平板已经黑了。

「试什么?」

「就……像我那样。」

语气不重,也不明说,但岭翔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他没马上回答,只把耳机放回桌上,转过身背靠墙坐下。

「我对你那样的生活方式没有意见。」他说。

「那你咧?」

「没兴趣。」

「是真的没兴趣,还是不想冒险?」

岭翔侧头看了他一眼。

苍大没笑,声音比平常低一点:「我不是在逼你回答啦,我只是……有时候会想,你会不会太安静了。」

「你觉得我该吵一点?」

「不是那个意思。」他翻了个身,面向墙壁,继续说:「我以前也以为性爱只是生理反应,后来才发现,其实那是我唯一能让自己不觉得孤单的方式。」

房间安静了一会。

「你做这些,是为了不孤单,还是为了证明什么?」岭翔问。

苍大没有立刻回答。

过了几秒,他笑了一下,很小声地回:「也许都有一点吧。」

岭翔没再问,只是拉起膝盖,把下巴轻轻抵上去。窗户开了一条缝,风很轻,吹进来的空气是干的,没有味道。

「但有一点我确定,」苍大又说,「至少在那几分钟里,我是真的在跟一个人靠得很近,是真的知道自己有在活着。」

「你真的完全没有动过心?」苍大的声音像是顺口问的,但停顿了一下。

岭翔没有马上回答。他把头靠向墙,视线落在天花板的某一点。

「我要睡了。」他低声说。

空气静了半拍。

苍大没有再追问。

房间又静了下来,只有机械通风口微弱的气流声持续运转着,像某种不会回应的倾听。

基工系   资料模拟室(R107)

时间|2050年5月2日   下午5:46

整个模拟室只剩下他一个人。走廊的灯已经转为夜间节能模式,天花板的反射光线偏蓝,像是在提醒还没离开的人:该休息了。窗外天色已暗,城市的灯光从远方透进来,照出萤幕上闪烁的参数线条。室内的冷气还在运转,机械声像是某种不带情绪的呼吸。

模型跑到第七轮的时候,岭翔停下来。

他坐在资料模拟室的独立工作区,手肘支在桌上,眼睛直盯着萤幕上那条刚出现的横向偏移。

那不是原本的预测应该出现的曲线。   但它稳定,且重复出现。

他调出模组代码,将标记区段重复跑了三次,然后在参数栏标注了一句:「可能与Yp11.2区段重叠有关。」

他已经做这组模型快半年了。研究方向很冷门,MIT里没人特别关心Y染色体,但他总觉得这里面藏着什么没被讲清楚的东西。

Y染色体上的那个区段,过去有研究说可能与暴力倾向、冲动抑制能力和情绪调节有微弱相关,但样本数不足,始终只是假设。

他不是为了课堂来做这个的。只是刚好拿来当学期专题用。

他调整了模型分类法,把暴力倾向从表现型转为语言回应延迟与神经反应峰值间的微幅落差计算。他用了自己在制度训练时的资料,以及一部分匿名样本,重新测了一轮。

当他看到那条数据偏移时,脑中跳出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念头:

这东西如果能被证实,也许能成为进入制度研究单位的敲门砖。

不是现在。   但未来可能。

他存档,把档名打上今天的日期,然后慢慢靠回椅背。

萤幕还亮着。模拟曲线收束成三层分岔,其中一条被系统标注为「异常重复」,但他没急着处理。

他只是静静看着。

他不是为了被看见才做这些事的,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进入制度的深处,他希望不是因为他的身体,而是因为他的脑。

他打开平板的笔记页。

画面上还是白的。他想了几秒,然后开始打字。

Y-Agg   Hypothesis.   中文暂译:Y暴性模型

初步关联区段:Yp11.2   拟推测:Y染色体特定结构变异,可能与部分个体之体暴倾向有关。   初步观察见于匿名样本中之行为偏差表现,需与激素指数及情绪反应阈值交叉验证。

目前样本数不足。   模型仅为内部演算测试。   假说未公开。

他盯着这段字看了一会,最后补了一行:

※   注:暂不纳入主报告。

他只是静静看着。

他不是为了被看见才做这些事的,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进入制度的深处,他希望不是因为他的身体,而是因为他的脑。」

喜欢本书,请将本站网址收藏

猜你喜欢